样品申请 | 资料下载 | 替换型号咨询

国产替代及芯片短缺发展下的国产单片机厂商

国产单片机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经在家电、消费电子应用市场和中低端通用MCU产品端占据稳固的市场份额,但在工业控制、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等中高端单片机市场仍占比甚微。自2018年以来“国产替代”呼声甚高,国产芯片厂商有了更多进入中高端单片机市场的机会。很多电子设备和系统OEM厂商也开始在设计中尝试国产芯片以便有更灵活的采购自主权。


全球疫情打乱了半导体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流程,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,致使很多晶圆厂和封测工厂停产或减产。同时市场需求也出行了失衡,居家隔离和办公的需求刺激了相关电脑和消费电子的市场需求,但汽车和商业市场却出现了需求骤降的情况。今年初开始出现全球范围的“芯片短缺”,尤其以汽车电子行业最为严重。


国产单片机厂商来说,“国产替代”和“芯片短缺”反而成为推动其单片机产品线打入大中型OEM厂商供应链,甚至汽车供应链的驱动力。凡是能够保证代工厂和封测合作伙伴正常供应的国产单片机厂商,都享受到了销售和利润同时增长的甜头。


国内厂商开始寻求“国产替代”,原来压根都不考虑国产芯片的企业采购人员开始主动邀请国产IC设计公司参与其产品设计、工程测试,甚至量产供货。MCU芯片作为通用性基础器件,应用领域十分广泛,“国产替代”的机会也更多。


据半导体业界专家预测,全球范围的芯片短缺要到2023年才能缓解。在半导体含量比较高的应用市场,特别是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最为严重。而在汽车半导体中,作为汽车微型“大脑”的车规级MCU短缺尤其严重。汽车市场的MCU用量占到了全球MCU市场的40%,由此可以看出汽车MCU的市场规模之大。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,车规级MCU的应用更加广泛,覆盖从座舱安全、发动机传动制动控制到仪器表盘车身、环境控制、车载娱乐通信,直到ADAS和自动驾驶等。